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流动,档案跨地区、跨部门利用日趋频繁,而传统的利用方式因为效率低,已适应不了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。近年来,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,各地区档案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,尤其是档案管理系统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。
档案信息化建设已逐渐成为现阶段档案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,能够有效提升档案建设的效率。档案工作旨在服务大众,为大众提供方便,因此,为有效提升工作人员服务意识,档案管理部门改良档案建设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手段。
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,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新情况、新原则与新理论,确立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的基本框架与基本方法,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。
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。共享的前提是整合档案信息资源,连通信息孤岛,让信息多跑路,让群众少跑腿,实现档案便民。现阶段可以采取的方式有:
1.整合数字资源、实现信息共享
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途径是运用专网传递档案信息,但是出于安全和技术方面的考虑,为合适的方式是采取离线导出,统一整合的方法,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。首先,由各区县档案馆分别导出各自已数字化的档案原文及目录,再统一交由市档案馆进行整合,分发给各区县档案馆,形成“物理分散、逻辑集中、异地服务、全网共享”的状态。在这个共享信息网里,档案利用者在全市13家综合档案馆中的任何一家,都可以通过跨馆利用的方式,查到其它档案馆的档案资料,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办理。
2.依托通讯设备、政务平台,实现跨馆协查
对于尚未数字化的馆藏资源,可以采取的措施是:若内容可定向查找的,按需调阅档案,加盖本馆查阅专用章后,通过通讯设备传输至受理档案馆;若查阅的档案内容不确切,但范围可控的,协办档案馆通过高拍仪将相关范围内的档案目录转化成电子副本,再通过政务平台传输给受理档案馆,由受理档案馆提交给申请人自行翻阅,经确认后调阅原文,并通过通讯设备或政务平台来实现跨馆协查。